时代滇商
受访人职务:云南滇雪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工商联执委、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云南省工商联副主席、云南省委联系专家、云南省滇商总会副会长
一边是充满诗意与浪漫的文学梦想,一边是充满烟火气的粮油行业。
刘军,这个傣族青年,在命运的捉弄下,从文学的殿堂踏入了粮油的世界。
大学毕业:说好的“诗和远方”呢?
19
他满心期待着能在专业领域大展身手,用文字书写出精彩的人生篇章。
那时的他及他的同学,基本都在读《人民文学》、《诗刊》,读《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读《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他被分配到了昆明市粮食局下面的昆明市储运公司黄土坡粮库当保管员。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粮库,却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里,他开始接触到了粮油的世界。
那股独特的粮油气味让他有些难以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却从中嗅到了一种别样的生机。
他每天穿梭在堆满粮油的仓库里,仔细地检查清扫着每一个角落,认真学习着粮油的储存和保管知识。
在此期间,他还担任过团委书记和宣传干事等职务。
1992年,昆明市粮食局成立油脂公司,刘军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契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粮油业务工作中。
2002年:他放弃了“粮油”票
19
“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我们就像一群在暴风雨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茫然不知所措。” 刘军感慨地说。
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市场竞争的残酷性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生活的艰难。
然而,刘军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在企业中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到了2002年,刘军做出了一个令周围人都大为惊讶的决定 —— 辞职下海。当时,他每个月的工资有3000来元,这在当时也算是一份不错的收入。
但是,他心中对自由和挑战的渴望,让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稳定的工作岗位,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工作之路。
他默默地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当他走出办公室的那一刻,心中既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也夹杂着一丝不安。
2010年:要养活57名职工
20
企业改制后,从国有企业变为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
这个企业的原负责人找到了他,希望他能接手这个企业,并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责任重大的要求 —— 养活57名职工,让企业活下去。
“当我看到企业的现状时,我的心中五味杂陈。” 刘军回忆道。他静静地站在滇雪粮油公司略显破旧的厂房前,望着寥寥无几的工人。
刘军接手后,提出了 “四个起来” 的发展思路,即把市场做起来、把品牌做起来、把特色做起来、把基地做起来。然而,实现这些目标又谈何容易。
在品牌推广初期,公司遭遇了巨大的困难。2014年左右,公司的销售情况非常差,有一个月仅仅卖出大约20吨小包装油。
为了改变现状,刘军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他首先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招聘,从2010年到2012年,每年招收40 - 50名大中专毕业生。
他亲自站在培训室的讲台上,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台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认真地对新员工进行培训。
同时,刘军将企业从生产型转变为经营型,更加注重市场和销售。
他深入市场调研,仔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拓销售渠道,与经销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他经常和经销商们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市场动态和销售策略。
此外,资金问题也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刘军主动与当地工商银行进行沟通,尽管企业当时还欠着工商银行270万,但他毅然决定偿还这笔欠款。
他的诚信和决心打动了银行,工商银行不仅没有追究欠款,反而发放了2000万的贷款给企业。红塔农合行也在对企业进行详细调查后,认可了企业的成长性,发放了4000万的贷款。
深入一线,已成刘军这么多年的工作常态
转型升级:技术、质量一样不落
解
他深知,在竞争激烈的粮油市场,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行业中立足。
他开始对企业的设备进行大规模改造。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但是,刘军没有丝毫退缩,他坚信,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他亲自参与着设备改造的每一个环节,和工程师们一起仔细地讨论技术细节,确保改造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巨额的资金投入,企业的工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工厂的生产车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23年投资1.5亿建成的智能化生产线成为了企业的骄傲。
站在崭新的生产车间里,刘军看着先进的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行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在生产过程中,刘军始终将质量放在首位。他坚信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他常在车间里巡视,认真检查每一个生产环节,确保产品质量。
企业在质量管理和品控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18年:资金周转遇到危机
20
“那段时间,我感觉一个好好的企业,一下子活不下去了,资金紧张到了极点。我常常夜不能寐,思考着如何解决企业面临的困境。” 刘军回忆。
他常常坐在摆满各种书籍的办公室里,在灯光的映照下,他的身影显得有些落寞,桌上的财务报表让他眉头紧锁。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食用油的品质、营养成分、品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市场上食用油品牌众多,竞争激烈,滇雪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面对这些挑战,刘军没有退缩,而是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他加大了研发投入,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他们深入研究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开发出了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例如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了具有不同营养成分和功能的食用油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营销策略上,刘军也进行了调整。他加强了与经销商的合作,为经销商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包括产品培训、市场推广支持、售后服务等,提高了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销售量。
同时,他注重品牌建设,加大了广告宣传的力度,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品牌推广。
他积极参加各类食品展会和行业活动,展示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实力,与同行业企业进行交流和合作,提升品牌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爱无疆:捐赠、民生都参与
20
刘军迅速采取措施,组织年轻职工集中吃住,加紧生产,确保市场供应。
他住厂三个月亲自指挥生产,协调原材料采购、生产安排、产品配送等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能够及时供应到市场上。
同时,一周内他向全省紧急供应了2000吨菜籽油,以稳定市场价格,保障民生。
除了疫情期间的贡献,刘军在平时也非常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
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多年来,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捐款捐物,累计金额已经超过1000万元。
他关注教育、扶贫、环保等多个领域,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为贫困地区的学校捐赠教学设备和学习用品,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
“我们要懂得感恩,回报社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只有我们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刘军对员工们说。
01
02
03
用良心做好油 用质量做好产品
经
然而,刘军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对企业的未来有着更高的期望。
他计划进一步拓展市场,将滇雪品牌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滇雪,品尝到我们的产品。”对于未来,他充满信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滇雪粮油将继续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滇雪粮油将继续坚持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 用良心做好油,用质量做好产品。
刘军和团队都相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Q&
A问答
Q
这一路走来,让您记忆特别深刻的一些事?
A
一是2014年左右,公司销售压力大,一个月只出去一车油,约 20吨,当时有200多人,大家都担心企业生存问题。
二是2018年,企业被抽贷,从3亿多降到不到7000万,资金运转困难。后来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后,情况有所改善,解决了部分融资问题。
还有疫情期间,有些地方出现抢购油米等情况,我们加紧生产并向全省发放了2000吨菜籽油,缓解了大家的恐慌情绪。
Q
您觉得粮油它最重要的是品质还是品牌?
A
我们公司有个理念:用良心,做好油。从产品线到品牌是一个过程,首先要把质量做好,质量是品牌的基础,然后再进行市场投入和宣传。
Q
滇雪的菜籽是玉溪地区收吗?有没有品质的要求?
A
我们滇雪在全省有40万亩的基地,自己核心基地有20万亩,菜籽在全省收购,包括罗平、临沧、玉溪、澜沧、泸西、腾冲等地。
有品质要求,菜籽要符合国家规定质量要求,且国产菜籽全部是非转基因的。
Q
您觉得滇雪以后会走向更远的地方吗?
A
我是这样规划的,以云南为中心,把西南做好,我们在云南、贵州、四川都开始做了。
我认为企业要做扎根草,不能做蒲公英。
Q
您有没有想过现在企业也做起来了,员工也有着落了,自己再发展一下自己的文学爱好?
A
我是学中文的,有人也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觉得企业还不够强,发展还有压力,所以还是要踏踏实实把企业做好。
我认为做企业要有爱,要相信党和国家会越来越好,也要相信自己。
Q
滇雪粮油这次入选“时代滇商·2024最具创新商业模式”,您怎么看?
A
我认为可能是从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成长,在加工和质量管理品控方面能走在全国前列。二是企业通过给社会的捐助和公益事业,得到了社会认可。三是从民营企业身上看到了一种百折不挠、埋头苦干的精神。